“去杠桿”勢在必行 宏觀杠桿率已達255.7%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14日在2018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影響我國下半年經濟走勢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中美貿易摩擦。
二是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轉向。美國和歐元區逐漸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會推動全球流動性收緊和利率中樞水平上升,也會引發資產價格估值的變化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從而加大我國宏觀政策調整和應對難度。
三是去杠桿背景下潛在風險的釋放。宏觀杠桿率過高是我國經濟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據統計,我國是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經濟體中宏觀杠桿率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去年末我國宏觀杠桿率水平已經達到了255.7%,顯著高于新興經濟體193.6%的平均水平,甚至超過很多發達經濟體。由此可見,去杠桿勢在必行。
四是固定資產投資將面臨下行壓力。控制地方政府負債、規范金融企業為地方政府融資等政策實施,在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同時,也使得地方政府融資渠道明顯收窄。如果下半年不能在控制債務風險的前提下,有效拓展融資渠道和保障在建項目的投入,基礎設施投資可能仍會面臨下行壓力。